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中级会员
 
- 积分
- 243
|
发表于 2017-9-19 08: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台州 来自 中国浙江台州
金钱,要能接受,也要能喜舍,用去的钱财才是自己的,不用,再多的钱财,最后还不知是谁的。) e( Y% s, i7 D4 h1 j0 {' s$ |
舍得舍得,以“舍”为“得”!
/ N3 T' x M" [ E9 q* y0 r0 x! ~
N: x0 @# m* E7 c
; n- u! e# V7 d4 \! t! x7 r
8 X/ L) u+ l. |/ f1 _" u9 n, ?, y如果我们不能了然这其中的因果之关系,就不容易明白“以舍为得”的妙用。
e3 o: u8 O1 q0 b# m“舍”和“得”的关系就如“因”和“果”,因果是相关的,舍与得也是互动的。& p3 e- x- S' w- i" r
) Q3 U' p: h7 ]% y: H% ~
4 z# V" d! f. r' o; ~
. o* A$ R$ k2 }! R4 s) D' O* h
能够“舍”的人,一定是拥有富者的心胸,如果他的内心没有感恩、结缘的性格,他怎么肯“舍”给人,怎么能让人有所“得”呢?) D- o: N$ g7 j# z0 w9 h. m
他的内心充满欢喜,他才能把欢喜给你;他的内心蕴藏着无限的慈悲,他才能把慈悲给你。6 _ h* W: r# z+ l6 f* E* b
3 x( _0 B' B7 V9 n5 i. S3 ^% B2 @
7 l1 @/ K' R2 d! {- X3 z( L, Q
* m8 @- G# I! f, Q& ^" @5 z* w+ |
自己有财,才能舍财;自己有道,才能舍道。所以我们劝人不要把烦恼、愁闷传染给别人,因为“舍”什么,就会“得”什么,这是必然的因果。
1 l- q/ v( ? {& q* V- F4 I我们喜欢太阳,因为太阳给我们光热;我们喜欢大树,因为大树给我们荫凉;我们喜欢儿女,因为儿女给我们孝养;我们喜欢朋友,因为朋友给我们帮助。) k v. C0 s# ` a* b
_+ Y) U8 x) p" }, @" [
8 ? K+ _7 v5 Q. r: @7 G
7 S, _! e& I8 I; Y e5 S: n
如果太阳、大树、儿女、朋友都不给我们利益,我们怎么会欢喜他们呢?
& e4 z0 V6 q# V5 R如果情爱是束缚,你能舍去情爱,自然就会得到自在;如果骄傲是烦恼,你能舍去骄傲,不就能得到清凉了吗?* d# X6 o% R: p! [6 A$ D# @, u) N7 x
7 M3 T1 V+ n9 E- P
# I* a% o9 L& f4 u% G$ q1 R6 M
j' b E$ Z# ]! h- L! D0 s8 N& i9 o如果妄想是虚妄,你能舍去妄想,不就能得到真实了吗?如果挂碍是痛苦,你能舍去挂碍,不就能得到轻松了吗?所以能舍什么,就能得什么,这是必然的道理。& s0 C: j" Z/ ]6 ~2 |0 |
“舍”,要能以慈、以利,亦即要能给人善,又要能给人利益。《四十二章经》说:“仰天吐唾,唾不至天,还堕己面;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 \+ F. t, e& c, e) H
/ b. q8 T; k9 |/ Z8 y, G$ @
6 E& ?8 D7 I' x$ V7 Q8 `# ]: y; D5 g& q$ q( O" A, [/ v3 c
施舍亦如送礼给人,如果我们所送的礼物不恰当,对方不肯接受,那就只有自己收回,所以我们应该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6 t0 \6 Q3 k+ D4 g/ I' x
总之,以舍为得,妙用无穷。吾人要能学习“舍”的性格,金钱物质、知识技能,能将其舍给别人,你必然会得到金钱物质、知识技能。来源:怡心美文
% }; h& u$ i" t+ s8 {: ~8 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