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陌生的来电,电话那头的人能直呼你的姓名。他还知道你报名哪场考试,知道你正准备买房或新房将要装修,知道你的孩子今年是否参加了高考…… 近一周时间,山东临沂接连发生3起电信诈骗学生案件。辛苦积攒的学费、生活费被悉数骗尽,更有两个鲜活的年轻生命在悲愤交加中陨落。 类似的电信诈骗时时在身边上演。学生家长、金融用户、新手妈妈、买房卖房者等各种隐私,不断变成诈骗的“导航仪”。电信诈骗犯罪呈现“虚拟化、智能化、集团化、国际化”特点。专家指出,“问题号段”频出,运营商疏于监管难辞其咎。 人们不禁追问,为什么骗子掌握的信息如此精准,还能及时更新,难道电信诈骗真的拥有“不死金身”? 他们为何得手? 从撒网到锁定,团队合作企业化 从最初的中奖、房租汇款,到网银升级、邮包藏毒,再到冒充公检法等公职人员、助学金领取,通讯信息诈骗类型已扩展到数十种,更从过去的“撒网式”诈骗,变成了“精准化”锁定。这种靶向性更强的行骗手段成功概率更高。 诈骗团伙“产业化”“企业化”。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二支队副支队长韦健介绍,每一起通讯信息诈骗中,产业链上下游往往附着至少五个专业团伙:专司策划骗术、拨打电话的直接诈骗团伙;盗卖个人信息团伙;收集办理非实名电话卡、银行卡卖给诈骗分子的团伙;技术支撑团伙;专门负责替若干个诈骗窝点转取赃款的洗钱团伙。 信息有多廉价? 百万人次信息,以“分”单价贱卖 很难想象学生的不设防,会成为骗子叫卖的宣传语。面对记者购买时的犹豫,信息中介说,“农村的钱少,大城市不容易被骗,你买三线城市的吧。800元可以买到一万条学生及家长信息,也可以用其他数据来换,例如3万条母婴信息换1万条学生信息等。”而对于信息来源却讳莫如深,“有专门的渠道,告诉你了,我还能吃啥?” 据了解,一些经营理财业务的公司在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后,大多未进行妥善保管和处理,甚至二次售卖。 打击有多艰难? 非接触式犯罪,难留诈骗痕迹 “由于电信诈骗属于‘非接触式’犯罪,环环相扣,很难留下诈骗的确凿痕迹,为警方办案带来困难。”韦健介绍,而且由于电信诈骗不受地域和空间限制,使得发现、跟踪和抓捕有很大难度,破案成本非常高。 上海政法学院教授汤啸天介绍,因为追赃定赃难,使得电信诈骗量刑过轻,对犯罪分子的威慑力不够。 上海一些办案民警介绍,电信诈骗的两个关键环节“诈骗电话”和“银行转账”在目前尚没有“源头”管制措施。由于运营商拦截不力,能够虚拟任意号码的网络电话仍处于无人监管状态。 个人信息泄露 长沙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王博说,大学生接触网络较多,经常在网上注册各种账号,现在网站都要求实名制,注册时需要填写个人姓名、电话号码和身份证号码等,这些个人信息极有可能被网站“内鬼”倒卖谋利。 容易受到引诱 湖南省刑侦总队重案支队副支队长郭建华说,“高薪兼职”和“中奖通知”是大学生上当最多的两类电信诈骗。不法分子利用部分大学生急于赚钱或积累工作经验的心理,一步步引诱大学生“上钩”。 社会经验不足和防骗教育缺失 北京大成(济南)律师事务所律师梁珊认为,青年学生涉世不深,社会阅历较浅,安全防范意识相对薄弱,加之又是互联网和手机的重度用户,容易暴露在诈骗高发的环境之中。 如何守住大学生钱袋子 多部门联动齐抓共治 广东中山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古伟民提出,光靠公安机关一家难以有效防范和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必须堵塞银行、电信部门监管漏洞,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源头治理格局。 高校积极开展防骗警示教育 临沂市罗庄区教育体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吕文表示,对于新录取的大学生,建议高校通过短信提示防骗,或者寄送录取通知书时附上防骗指南,提醒学生确保信息不外泄,谨记“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 建立快速止付和账户冻结机制 一些办案者指出,打击治理电信诈骗是项系统工程,尽管国家近年来加大了打击力度,但短期内还难以根治。在受害者遭遇诈骗时,若能快速止付或冻结账户,可以最大程度挽回损失,避免引发悲剧。 小编了解到,本月16日,湖南省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反诈中心)揭牌运行。“在受害者遭遇诈骗后,只要及时拨通反诈中心报警电话,就有可能追回损失。”反诈中心一位民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