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环保局官方网站下发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命名第一批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街道)的通报》
在首批上榜的29个名单中, 潼南古溪镇、龙形镇、花岩镇、五桂镇榜上有名! 南川区:福寿镇、乾丰乡、冷水关乡、民主镇、太平场镇 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指标基本条件 基本条件
乡镇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项目完成率100%;辖区内水体、大气、噪声、土壤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并持续改善;近三年内无较大以上环境污染事件,无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现象,环境投诉案件得到有效处理;乡镇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健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深入人心。 下面一起分别走进潼南这4个乡镇 古溪镇
古溪,潼南北部区域中心,距区驻地22公里,幅员面积110.06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人口8万,是全国第二批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重庆市中心镇、重庆市卫生镇,潼南区城市副中心。镇内交通便捷发达,商贸繁荣兴旺,教育体系完善。场镇沿河而建、依街而兴,场镇面积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万余人。城镇功能配套日臻完善,健身广场、农贸市场、污水处理厂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森林公园、滨河水岸、风貌街区正拔节而起,鲜花上街、绿树进城,“山、水、街、景”有机融合,一个优雅、绿色、生态、宜居小镇正日渐成型。 古溪镇幅员面积一百一十平方公里,一派田园风光引人入胜,座座漂亮的农房炊烟袅袅,青山滴翠,绿水依依。五座飘逸的山峰像五匹脱缰的骏马,直奔古溪场镇而来,所以这里的地形名叫“五马归槽”。 古溪镇有许多奇特优美的地形地名和自然人文景观,如九龙捧圣、五凤夺宝、溪映碧天、双龙出洞、双龙际会、龙涎玉液、青云现瑞、云龙书院、玉碾金磙、仙女梳头、仙人点灯、犀牛望月、飞仙石、鸳鸯树、天星桥、莲池寺等等。鸳鸯溪、鹭鸶溪、双水溪、纸厂溪,如四条绿色丝带,环绕万重青山,沐浴无限春光。筲箕弯、葫芦坝、龙洞桥等十座水库,碧波荡漾,灌溉着古溪镇数万亩粮田。明清时期的古民宅、碉楼、庙宇、古墓、摩崖造像等人文景观,张显了古镇的无穷魅力。
三百年岁月悠悠,三百年历史积淀,给古溪镇积累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据古溪镇志记载,早在明朝,古溪镇就是庙宇群集和农产品交易之地。在清朝雍正三年,当地张、匡、朱、杨四财主在禹王庙、川主庙、王爷庙周围建造房屋店铺,后逐渐形成街市,宣告场镇落成。相传,场镇落成后,为起名颇费了一番周折,四大财主尽请当地文人雅士,为场镇取名,一群文人经过一场争论后,取名“润泽沽溪”,还有一位挑水煮饭的伙夫也为之取了一个雅号“沽溪测沛”。后来两个名都在使唤,可这里年年被洪水淹没。一游方道士说:“场镇名字里的水太多了,故而年年遭遇洪灾,应该把水去掉一些方妙。”从此就改名为古溪。 古溪镇先后获得全国蚕桑先进镇,全国体育先进镇,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镇,全国第二批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重庆市中心镇,重庆市文明镇,重庆市卫生镇,重庆市经济百强镇,重庆市渝西边贸镇,潼南县城市副中心等殊荣。 花岩镇
岩镇位于重庆市潼南区西北,距潼南城区25公里,紧邻本区双江镇,与四川省遂宁市的马家乡、大安乡、磨溪镇毗邻。全镇幅员面积25.3平方公里,总人口13589人。平均海拔约300米,是潼南区内地势较高的地方之一。目前花岩镇是西南片区七彩山鸡最大养殖基地和潼南区矮柱密梨种植基地。
五桂镇
五桂镇位于潼南区最南端,距潼南城区50公里,地处潼南、大足、安岳、铜梁四区县交汇处,省道205线贯穿全境,幅员面积32.9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14006人,户数3475户,辖5个行政村,30个村民小组。场镇面积1.5平方公里,场镇街道两横一纵(分别是兴隆街、中塘路、民生路),现有场镇人口3300余人。全镇森林覆盖率高达45%,被誉为“天然氧吧”,常年温度略低于潼南2至4度。 五桂镇在产业发展、交通建设、场镇发展、改善民生等方面稳步推进。在长岭村规划建成200亩特色农业产业园,现已有葡萄、草莓、食用菌、生姜、西瓜等品种入园;在倒狮村扶持发展彩叶桂新品种,种植砂仁100亩;在东南村建成500亩林木培植基地,退耕还林完成种植花椒1500亩;在方坡村推广山羊养殖,现已发展养殖大户达7户,养殖山羊4000余只,每只可助农增收500多元;在高碑村打造高山生态旅游体验区——五桂金丝楠木园,建成5户森林人家,栽植油牡丹120亩。 重庆市卫生镇 重庆市民主法制示范镇 重庆市道路交通安全示范镇 重庆市安全社区 龙形镇
(摄影者:杨毅)
龙形镇在建制调整中由原龙形与檬子合并而成,位于潼南城东北部。镇政府距城区8公里,距火车站仅4公里,区位优势突出,为潼南“东北门户”。全镇幅员面积80.36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95个社,现有总人口4.2万人,城镇常住人口6000人,耕地面积73200亩。 龙形是潼南县的“红色”之乡。在中国工农红军入川以前,中共潼南地下武装—潼南赤卫队在江涛同志的领导下,在龙形与国民党反动军阀坚持了长达五年多的斗争,多次打败了反动军阀的围剿;解放前夕,潼南的第一个地下党组织在龙形成立,龙形人民为迎接潼南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民国9年,周姓在此设店卖茶,故称茶店。民国12年5月建场。1950年为茶店乡、太平乡。1958年改茶店公社、太平公社。1967年太平公社更名战旗公社。1981年,茶店公社以地形似龙形更名为龙形公社,战旗公社更名为蒙子公社。1984年改龙形乡、檬子乡。1993年12月撤区时,原龙形乡、民主乡合并设立龙形镇。1997年,龙形镇辖17个行政村,檬子乡辖9个行政村。2006年区划调整,原龙形镇、原檬子乡合并为现龙形镇,面积80.63平方千米,镇政府驻茶店子(原址)。 龙形镇是古佛文化之乡,这里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民风纯朴,境内灵秀的龙多山是潼南区第一风景旅游名山,其人文历史、自然景观千年闻名,自唐宋以来的题赋石刻、摩岩造像琳琅满月,诩诩如生。“龙多八景”引人入胜,佛道两教盛传于此,和谐相处、历史悠久,与潼南大佛、卧佛等共同形成了潼南区古佛文化之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