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金牌会员
 
- 积分
- 1386
|
发表于 2017-8-8 07:4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台州 来自 中国浙江台州
?: R; }! G( x; `7 {0 m* I
' h* z% V6 y B/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宋】姜夔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红乍笑,绿长颦,与谁同度可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 p/ c, j d! C' J$ c/ _, L7 U
[( n5 x" S+ z# J
【注释】⑴京洛:本指河南洛阳,此处借指临安。⑵风流:品格超逸。⑶津:码头。⑷笼鞋:指鞋面较宽的鞋子。⑸鸦头袜:古代妇女穿的分开足趾的袜子。⑹红:此处指朱红色的嘴唇。⑺绿:青黛色的眉毛。⑻乍:表示时间短暂。【译文】她来自南宋的都城临安,有着高超的品格,又有举世无双的美貌。你为何像风中的飞絮飘落到苕溪呢?从笼鞋露出的鸦头袜可以看出她是风流绝代佳人。轻启朱唇 ,露出浅浅的笑,青黛色的眉毛紧蹙在一起,面对这美好的春景,有谁与她共同度过呢?只剩下孤零零一人怎么会习惯呢,只能饱受这相思之苦。【赏析】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年(1183),词人在创作这首词时已近七十高龄,这是他被一位妇女的的身世所感动而写下这首词。从整首词看,所写是一个歌妓之类的人物。她在繁华的京城也许曾经有过“一曲红绡不知数”的美好时光,如今却沦落溪律,无人与度芳春。对于她的不幸遭受,词人一个字也没有写,女主人公也始终未发一语,全从词人之“所见”方面着笔。感慨都在虚处,这样词人的同情之感,表达得酣畅淋漓,人物形象也栩栩可见,特别最后两句更是神来之笔:“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 j5 ~9 W9 D2 A- d0 ^! b来源:悦读志
4 p0 P7 y' j0 h2 T |
|